0%

Critical Thinking

IPCreaor:摆事实,讲道理。

Critical Thinking is one of the Keys to Growth.
Set Facts and Reason.

批判性思考是成長的關鍵。
——独立、客观和理性。
——摆事实,讲道理。

Independence, Objectivity, Justice

sy_20100719152317749552.jpg

Critical thinking is a mode of thinking that clearly states the problem, generates factual information and reasons, analyze and profer solution without bias.

什么是批判性思考?

其本质是评价。用以检验观点及论据,并判断其正误的过程。

批判思考的步骤:

调查(找证据)–>解释(判断证据的意义)–>判断(得出结论)

评价论证的基本原则:

①前提要么真,要么假
②衔接前提与结论的推理要么有效要么无效。
③正确的前提加上有效的推理等于合理的论证
④不正确的前提OR无效的推理都认为是不合理的论证

What’s critical Thinking?

It is beneficial and an important skill that every reasonable person should strive to develop.

践行

过往种种,皆为序章
理性思考,质疑反问
聚焦目标,刻意练习
自我成长,贵在坚持

思维误区:

为什么会?–>家庭(经济实力,奴隶式教育)、教育(应试导向)、社会(浮躁、名利),物质和精神匮乏,健康和见识不足
|
格局小视野窄–>精力和资源都哪去了?个人和家庭内耗掉了
|
失败成功一元论–>能促使成长的失败也是日后成功的一部分,知足感恩
|
归责个人论,加深内耗–>天时、地利、人和,以及运气等,都缺一不可
|
完美主义者,加深自责–>日日精进,刻意练习,贵在坚持
|
破局–>寻根究底,正本清源,健康线/见识线/家人线/事业线

upgrade.jpg

Fear comes from imagination, the source of fear is ignorance.
Ignorance of people brings fear, fear of the unknown.

Pain comes from entanglement, the root is confusion.
Back to the heart, light travel.

这又怎样?那又怎样?
这能说明什么?什么都难以说明
这能代表什么?什么都难以代表

做什么事情?
为什么要做这件事?
怎么做这件事?

高价值
健康、思维、智识、技能、人脉…

一个人受益,家人受益,朋友受益
当代受益,后代受益

非相关过滤
非经典不读
非心得不写

何为经典?
适合自己的,能够给自己解决问题或者带来思考及成长的书籍/音乐/电影/旅行等

如何才算找回了自我?

有了自己的主见
有了自己的原则
有了自己的目标
有了自己的节奏
有了自己的爱好
有了自己的生活

身心贯通舒畅
家庭和睦快乐
正常健康可持续
目标明确而又努力可及

不再焦虑
不再迷茫
不再羡慕
不再痛苦

自己–>家人(根)–>事业

总是关注自己、沉溺于肤浅和虚无,那是Childish

区分

就事论事,一码归一码
以动态、理性的眼光来看待事物
以客观、公正的理性来分析事物

将人和事区分开来
将过去和现在及未来区分开来
将金钱、名利与价值、意义以及健康及幸福区分开来

能力

智识越多,目标越明确
视野越宽,道路越多
能力越强,责任越大

钥匙和答案在锁头之外

心有多宽,世界就有多大多精彩

大突破、大升级

发自内心的放松、欢乐与激情

不破不立
注入活力

新习惯替旧习惯==学习、健身
新环境替旧环境==旅行见识
新思维替旧思维==阅读思考
新事物替旧事物==创业、打工
新人替旧人==尽力随缘、交友分享

逆向思维,反其道而行之

每个人都是井底之蛙

井是倒梯形
井有深有浅
路有难有易

每个人是一口井
一家人有部分井路径是相同的,之后又分叉开来

人云亦云
若没有智识,就很容易受到他人的影响,被人利用而不自知
若没有智识,就很容易质疑自己,迷茫而又痛苦

生存阶段
观念升级
提升常识

见识
什么是见识?

对事物的意见与认识

怎样提高见识?

  1. 阅读思考
  2. 旅游观察
  3. 交友分享

【批判性思维】

和你一起终身学习,这里是罗辑思维。

前不久,我们在一个微信群里做了一次罗辑思维第五季的话题拍卖。意思就是,讲什么话题你来定,怎么讲我来定,大家竞价,如果你胜出了,你就负责出话题,你就是这个话题的赞助人。第一次玩,我们也没真收钱,竞拍成功的人在群里发一个大红包就行了。

最后成功拍得这期节目话题权的,是邝其昌老师。他也是一位创业者,和我一样,也是一位知识服务者。他的创业项目叫巴蓝思创新教育,主要业务是引进国外的科学教育体系,服务中国的学生。关于这位赞助人的详细情况,你可以在节目附属的文稿里看到,我们感谢他!

言归正传,邝其昌老师给我出的题目是——批判性思维。

这真是个很大的题目,那本质上,啥叫批判性思维?

翻译成大白话,就是如何判断真伪

在传统社会,这个问题好解决。负责判断真伪的,主要是知识精英阶层,就像清代学者钱大昕讲:“世无孔子,孰能定是非之真?”想明辨是非,听孔子的话,看孔子的书就可以了。

但是到了现代社会,尤其是现在的信息社会,每天我们面对着信息大爆炸,判断真伪成了现代人的大难题。100年前,胡适先生就苦口婆心地说:“我这里千言万语,也只要教人一个不受人迷惑的方法。”

那如何有批判精神,如何不盲信,选出可信的信息去运用?选出靠谱的大神然后去跟随,选错了跟错了,还能及时纠错呢?

这是现代人的基本使命,这种需要,对我们这代人来说,就像原始人那会儿要填饱肚子一样重要。批判性思维就是解决这个问题的。

那批判性思维到底是什么?定义很多。但是归结下来,无非是培养以下几种能力:

1.会定义、分析概念。

2.会分析论证的结构。

3.能发现论证中隐含的前提假设。

4.能避免逻辑谬误。

5.能判断信息的可信度。

6.能考虑到不同的可能。

7.要求高一点——能用严谨的论证说服他人。

还有很多,这个清单你还可以往下列。写批判性思维方面的书也有很多,比较著名的像《学会提问》、《思考的艺术》等等。今天时间有限,没法给大家一一介绍,有兴趣大家自己可以去读。

今天我只提醒大家三点:

第一,批判性思维的基础不是原理,而是丰富的知识。

批判性思维和数学经济学等学科不同,它不是一种工具,不能直接解决问题。它只是告诉你一系列思维的原则,这就好像是语法,你学会了精通了很了不起,但是如果你单词量很少的话,就没有啥用,你仍然不算掌握了这门语言。

举个例子,前几年反日特别厉害。我身边就连不少名校毕业的人也认为,如果上街去砸烂了一台日系车,这样中国人就不敢再买日系车了,而是转而支持国产车,如此就达到了爱国的目的。你看,这人动机很崇高吧,思路很清晰吧,逻辑很强悍吧?但他们的问题不是逻辑问题,而是知识问题,说白了,他们不是笨和懒,而是无知:

他不知道很多日系车是在中国代工生产的,也有些是中日合资的,是中国工人造的,可以促进中国经济;他们不知道,日本生产的产品已经渗透到了他生活的方方面面,每一台手机里面都有日本生产的零件和日本的技术;他们不知道经济的全球化已经达到了什么程度,全面的抵制日货不仅不可能,还会给中国经济带来损伤。

你看,知识的用途之一,就是用来进行自我校准,只有逻辑没有用。一个看似和你生活无关的知识,也许在某个关头,会影响一个对你特别重要的判断。

批判性思维不是批判一切、怀疑一切。批判性思维不是反求诸己,不是纯粹的概念推演,而是求诸外界、求诸知识的。否则,就像杨绛先生(钱钟书的夫人)嘲笑某些人说的——想得太多,书读太少。

我们多次推荐查理·芒格的《穷查理宝典》,其中给我们提供了一种非常靠谱的思维方法,叫“多元思维模型”。他提倡要不断学习众多学科的知识,来形成一个思维模型的复式框架,因为在手里拿着铁锤的人看来,世界到处都是钉子。这句话经常挂在芒格的口中,当你手中只有一种工具的时候,你就只能用这种工具来干活。

所以芒格说,最重要的事情是要牢牢记住一系列原理,什么复利原理、排列组合原理、决策树理论、误判心理学等等100多种模型,它们加在一起往往能够带来特别大的力量。这是两种、三种或四种力量共同作用于同一个方向,而你得到的通常不仅仅是几种力量之和。

关于批判性思维,我要强调的第二点是:批判性思维不是让你不犯错,而是犯错之后能及时纠错。

从生命起源到今天的三十几亿年内,所生存的物种中,99%以上已经灭绝了,这个事实很悲惨。但是它说明了一点:进化是一个不断试错的过程,试验、失败、再试验、再失败。

进化论认为,在为生存而进行的斗争中,任何适应性改良都会得到奖励。

像猎豹和羚羊之间的赛跑,只有跑得最快的猎豹才能猎杀足够多的羚羊;而只有跑得更快的羚羊,才有机会逃脱猎手的追捕。猎豹有被饿死的,羚羊也被大量残杀。但是没关系,从物种的角度看,猛兽与猎物之间的“军备竞赛”是好事,使这两种动物的身体结构设计更加精致,他们各自都得益了。

所以,批判性思维,本质上是我们对世界认知的进化过程。它不是考场,没人为你打分数,你现在有多正确不重要,重要的是纠错的速度。

关于批判性思维,我要强调的第三点是:它不能给你确定的结果,它只能帮你对事情发生的概率进行判断,然后你再对大概率的事持续下注。

以前我们讲过,概率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

所谓牛人就是有能力把世界抽象为概率。比如,看书的人比不看书的人将来成功的概率会高,所以聪明人会赌学知识。虽然谁也不能保证学了知识一定怎样,但是他知道多一门知识未来成功的概率就高。

就像查理·芒格,他一生手不释卷,学习各领域的知识,因为他相信“多元思维模型”会提升他成功的概率。

所以当有人说,你学这个有什么用,他可能还会举出一系列知识无用的例子。这些人说得都对,但他只是不懂概率而已,他不会对大概率的事件持续下注,所以这样的人不会成功。

最后总结一下,今天我们并没有讲批判性思维本身,那是现代人生存的必须技能。是人类在面对越来越复杂的世界,启用的一套思维框架,它是用来不断检查你认可的逻辑一致性和事实准确性的工具。

关于批判性思维,我们今天主要强调了三点:

第一,原理不重要,更多角度的知识才重要。这就相当于语法和单词量的关系,想学好一门语言,缺一不可。

第二,不是让你不犯错,关键是能及时地纠错。这个大自然运行了几十亿年的程序,到现在为止,效果还不错。

第三,批判性思维,不能给你确定的结果,而是能对事情发生的概率进行判断。成功的人,总是这样,对大概率的事持续下注。

好,今天咱们就聊到这里,再次感谢今天话题的赞助人,来自巴蓝思创新教育的邝其昌老师。

祝各位周末愉快,下周见。

本期话题赞助人简介:
邝其昌,巴蓝思创新教育创始人。
大学毕业后,骑自行车穿越亚洲六国,后又骑行中国四万公里,在读万卷书的同时行万里路。2012开始创业,从英语教育,到自然教育,最后到创新教育。巴蓝思学院致力于从科学课入手,打造教育的STEAM系统(即科学、科技、工程艺术和数学),从2015年开始翻译和引进国外完整的科学教育体系,研发国际最前沿的创新课程提供给中国学生。2016年,邝其昌被《快公司》杂志评选为“中国最具创意人物100”。

【批判性思维】 2017/05/05

来源:得到

怀疑主义者是现代社会的进步力量

“真理越辩越明”这句话,当然也被人当作真理来对待。事实上,看过日益式微的大专辩论赛的人,都可能会隐隐觉得,真理有时候越争越糊涂,反而不像真理了。不过即使以后大专辩论赛停办了,它的模式都可以当作一个现代寓言来看待,那就是,你抽签随机决定立场都可以滔滔不绝;无论正反你都可以找到大量的例证。

可是辩论毕竟是现代社会里最常见的达成共识的途径,就算是有些结论是事先指定的,其过程似乎也可以牵扯出许多辩论来。许多国家的总统竞选,就是一系列通往权力之路的辩论赛,这一切都在暗示人们,辩论可以使人更加明白,可以使观众识别出更适合的领导者。

迈克·西门在6月26日的《美国科学》杂志上发表的一篇短文章,介绍了埃墨里大学(EmoryUniversity)的一项科研结论:在2004年美国总统竞选当中,研究小组各锁定了30名民主党与共和党的坚定支持者,结果一点都不出乎意料,小布什与克里的辩论总是强化了各自支持者的立场,越是辩论白热化,双方的阵营越是偏爱自己的支持者。迈克·西门在自己的朋友圈做类似的实验,发现有鲜明政治立场的人,总是愿意放大支持自己的证据,而忽视不利的因素,因此,民主党人更加民主党人,共和党人更加共和党人,水与火不可能妥协。埃墨里大学的研究小组通过扫描人的脑部,还发现了人“放纵”自己偏见的大脑工作原理。

这研究结论似乎让人很扫兴,这样说来,一旦有强烈爱憎,你就会在偏见的道路上走到黑了,沿途一点都不会怀疑,因为你可以不断找到支持自己的例证。可是联想到世界上并非只有爱与憎两种情绪,绝大多数人的政治立场也不“坚定”,始终是处于游移状态,这项研究结论反而是件好事。也就是说,公众可以拥有这个常识:一个人在发言,如果他的身份是政党人士、某种政治立场的坚定拥护者,那么,他的话语一般来说,已经有意无意地屏蔽了不利于他的资讯,可信度并不高。辩论的必然性在这儿也就体现出来了,辩论固然无法撬动对方的铁杆支持者,但是却可以说服那些还没有拿定主意的中立者。

现代社会的最大成就是造就了一大批的怀疑主义者,一大批中立者,一大批在投票前才匆忙下决定的“无所谓”者,正是有这些人在绝对数量上远远超过任何一个政治阵营中的人,才有可能让一位曾经获得高民调支持的总统被弹劾,也有可能让一位特立独行、不惧怕改革的政治家最终得到荣耀。

为了社会的进步,让我们当一个怀疑主义者,当一个中立者,当一个“无所谓”者,让我们不要太容易把自己的热爱给了某一个人,自此之后成为偏见的奴隶。

作者:连岳

罗胖曰:
二战刚开始的时候,德国人对美国参战的可能性估计并不高。
原因很简单:
“等美国的议员先生们吵出结果的时候,欧洲的战争已经结束了。”
他们没有料到:
民主社会一旦达成共识之后,将是一种可怕的力量。

易中天:科学态度而非道德标准

历史学家易中天在2013年宣布要重写中华史,计划用五到八年时间写完36卷本易中天版的中国历史。此后他就隐居在一个江南小镇,专心写作。接受《南方周末》采访时,易中天说,自己写作历史时强调两种态度:科学和法治。“科学的态度就是讲逻辑、重证据,法治就是无罪推定、疑罪从无”。与这两种态度相对的是,他反对以道德标准来看待历史。易中天说:“以道德标准来谈政治斗争和路线斗争,总结历史经验教训一定失败。为什么我们重复犯错误?就是缺乏一个科学的态度。”历史上的某个人物或某个事件,对与不对,绝不简单是一个道德问题,而会涉及到科学、技术、制度和文化等众多方面,“道德是用来自律的,道德高尚不等于认识科学、决策正确,社会理想的实现更是只能靠全民的共识和践行。一旦动用公权力强制推出,就一定是悲剧。”

比如唐朝宰相李林甫。李林甫是唐玄宗时期在位时间最长的宰相,长达19年。一直以来,他都被认为是导致唐朝由盛转衰的关键人物之一,也是他主张重用安禄山。李林甫还跟“口蜜腹剑”这个成语联系在一起。但易中天认为,事实证明,李林甫能担任宰相19年,不是没有原因的,李林甫“比他的前任更关心国家机器的高效有序运转,并亲任工程师和程序员”,简化行政手续,为帝国和民众减轻了负担。他也和法学家们一起整理和修订法律,促进了司法清明高效。只是,重用番将,包括安禄山,为“安史之乱”埋下了伏笔。仅仅把李林甫视作一个反面人物,显然太片面。

Beyond Feelings: A Guide to Critical Thinking

超越感觉

什么是批判性思考?

其本质是评价。用以检验观点及论据,并判断其正误的过程。

批判思考的步骤:

调查(找证据)–>解释(判断证据的意义)–>判断(得出结论)

评价论证的基本原则。

①前提要么真,要么假
②衔接前提与结论的推理要么有效要么无效。
③正确的前提加上有效的推理等于合理的论证
④不正确的前提OR无效的推理都认为是不合理的论证

beyond-feeling.png

思考过程中,我们经常容易犯的三种错误

1.凡事以“我”为中心的思维倾向
2.“攻击批评者”
3.无根据的假定

正确思考的路径

1.“知道你自己”
2.敏锐地观察
3.选择一个议题
4.进行探究
5.形成判断
6.说服他人

目录

前言

导论

第一篇 背景

第一章 你是谁?
时间和地点的影响
观念的影响
大众文化的影响
操纵的“学问”
心理学的影响
成为个体
应用练习

第二章 什么是批判性思考?
心智、大脑,抑或两者兼有?
批判性思考的定义
批判性思考者的特点
直觉的作用
批判性思考的基本活动
批判性思考与写作
批判性思考与讨论
避免抄袭
应用练习

第三章 真理是什么?
究竟始于何处?
不完善的感知
不完善的记忆
有缺陷的信息
即使最明智的人也会出错
真理是发现的,不是创造的
理解原因和结果
应用练习

第四章 认知意味着什么?
认知的必要条件
检验你自己的知识
我们如何知道
为什么认知是困难的
一个警示故事
信仰是一种形式的知识吗?
知识的障碍
应用练习

第五章 你的观点有多少根据?
可能出错的观点
关于道德问题的观点
甚至专家也可能出错
错误的种类
有见识的对无见识的观点
明辨是非地形成观点
应用练习

第六章 证据是什么?
证据种类
个人经验
未公开的传说
公开的报道
目击者证言
名人证言
专家意见
实验
统计资料
调查
正规观察
研究评述
评价证据
充分证据的构成要件是什么?
应用练习

第七章 什么是论证?
论证的各部分
评价论证
比较困难的论证
应用练习

第二篇 易犯的错误

第八章 基本问题:“我的更好”
自我中心的人
族群中心的人
控制“我的更好”的思维
应用练习

第九章 立场的错误
视角匮乏
无根据的假定
要么/要么观念
盲目遵从
绝对主义
相对主义
支持或反对变化的偏见
应用练习

第十章 程序错误
有偏见的证据考量
双重标准
草率的结论
过度概括和刻板成见
过度简单化
事后归因谬误
应用练习

第十一章 表达的错误
自相矛盾
循环论证
无意义的陈述
误用权威
错误类比
非理性的诉求
应用练习

第十二章 反应的错误
自动拒绝
转换话题
转移举证责任
“稻草人”
攻击批评者
应用练习

第十三章 错误组合
立场的错误
程序的错误
表达的错误
反应的错误
简单的错误组合
有关术语的明智观点
应用练习

第三篇 策略

第十四章 知道你自己
批判性思考的详细目录
使用你的详细目录
挑战与回报
应用练习

第十五章 敏锐地观察
观察人
科学和医学中的观察
应用的范围
变得更敏锐
反思你的观察
应用练习

第十六章 选择一个议题
基本原则:少是多
如何限定一个议题
样本议题:色情文艺
样本议题:拳击
样本议题:青少年犯罪
进一步收拢议题
应用练习

第十七章 进行探究
处理不确定的结果
到何处寻找信息
问题的背景
事实和统计资料
关于人的信息
关于英语语言的信息
报纸、杂志和期刊上的文章
书籍
电脑数据库和摘要检索服务
因特网
集中于焦点
多少探究才够充分?
处理长篇 材料
应用练习

第十八章 形成判断
评价证据
评价你信息来源的论证
作出重要的区分
判断的表达
力求一个平衡的观点
处理可能性
让你的主语适当地具体
使你的谓语准确
包括所有适当的限定语
避免夸大其词
应用练习

第十九章 说服他人
说服的指导原则
一个缺乏说服力的表述
一个有说服力的表述
应用练习

注释
索引

《超越感觉》| 白洁解读

关于作者
文森特·鲁吉罗,是美国纽约州立大学一位退休的荣誉教授。他在大学里从事思维教学工作几十年,写了关于批判性思考的教科书,还促进了思维课程标准的确立。

关于本书
这是一本介绍批判性思考的教科书,主要告诉我们如何避开思考时容易犯的错误,来修炼批判思维。这本书最早出版于1975年,至今已经是第九版了,40多年来一直畅销,非常受欢迎。

核心内容
我们总是太注重感觉,而感觉却很不靠谱,思考才是我们最可靠的行动指南。 虽然在思考中我们常犯一些错误,但通过修炼,我们可以避免犯错,并找到批判性思考的一些策略。

一、思考过程中,我们经常容易犯的三种错误

1.凡事以“我”为中心的思维倾向
我们每个人的思维,都会受到自己的成长经历、社会环境、教育背景等的影响。有些是植根于我们的人性中的,比如很多人会觉得,凡是我的东西都更好;有些是受到自己所学知识学科的限制的。

【案例】
一年级的小学生会对他的同班同学说:“我爸爸比你爸爸高”、“我的鞋更新”、 “我的车比你的快”。等他们长大了,也许会说“我的房子更贵”、“我老婆更漂亮”等等。实际上,他们不只是在说自己的父亲、鞋子、房子或配偶,他们就是在表达一种“看看我,我是很特别的”的感觉。

【案例】
对于一场战争的起因,社会学家可能会关注社会条件,经济学家会关注经济条件,而心理学家则会关注相关国家领导人的内心动机和冲动。但事实上,战争是一件非常复杂的事情,最有意义的答案通常是所有各种因素的结合。只有那些学会超越自身单个学科视角限制的人,才有可能获得有意义的答案。

因此,凡事以“我”为中心的思维倾向,不光会妨碍我们发现自己思想中的缺失,还会影响我们对别人思想的领悟和借鉴。

2.“攻击批评者”
因为爱面子,我们会在遇到批评或质疑的时候,去攻击那些批评我们的人。通常是通过贬低对手,来否定他的想法或观点。

【案例】
保拉·琼斯是当年克林顿性丑闻一案的当事人之一,曾经控告克林顿对她进行性骚扰。当琼斯指控克林顿总统向她提出不正当的性要求时,克林顿的一位发言人就回应说,琼斯自身的生活都不够检点,这其实就是说琼斯的人品值得怀疑。之后,当其他妇女也指控克林顿骚扰她们时,总统顾问继续采用了“疯子和荡妇”策略。顾问们说,任何提出这种指控的人,一定是精神不稳定或者生活不检点,不能相信她们的话。就连克林顿总统的前顾问迪克·莫里斯加入指控队伍后,现任的总统顾问们也还是采取这种“攻击批评者”的方式,说莫里斯的话不可信,因为他自己的性行为也不检点,而且还对失去白宫的职位心怀不满。

“攻击批评者”这种错误,容易让我们忽略问题本身,而是去关注对我们提出质疑的人,关注他到底是什么动机。这样不能解决问题,而是偏离了方向。

3.无根据的假定
假定只是一种观点,没有经过理性思考的检验。如果提出者无法根据自己的经验或具体情况,来证明他们的合理性,那这些就是无根据的假定。

【案例】
吸烟的人会假定,吸烟不会给身体造成伤害。他依据的就是当前吸烟还没给身体造成伤害,所以就永远不会造成伤害。喜欢炒股的朋友,会假定他们在互联网上看到的股票信息都是可靠的,就会根据这些信息去炒股。这些就是无根据的假定。

思考中,这些错误可能会单独出现,也可能“组团”发生。错误的组合对批判性思考形成的障碍,比任何一个单独错误都要大得多。因此,了解我们经常容易犯的错误,就可以尽量去避免这些错误,特别是避免这些错误组合的发生。

二、正确思考的路径

1.“知道你自己”
越了解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就越能运用思考的技巧。我们可以列一张关于自己的问题清单,比如,我是寡言的还是健谈的?一般是乐观的还是悲观的?我对别人诚实吗?究竟是哪些因素塑造了我的个性?等等。然后诚实地回答清单中的所有问题,反思自己的答案。

2.敏锐地观察
可以观察别人说话,通过观察他人说话时的表情、语言、动作、声音,判定对方对所说的内容是赞同的还是反对的,他对哪些方面比较敏感,在哪些方面的理解显得薄弱,用什么样的方式跟他们沟通会更有效。

3.选择一个议题
议题,就是指人们容易产生分歧的任何问题。如果一个议题有五个或十个重要方面,那就只考察其中的一个或两个方面,然后用足够的时间和篇幅来分析,练习自己的深度思维。

【案例】
让你写一场战争,肯定会有很多头绪,你写个几百几千字肯定是写不完的。但是,你可以从中选择一个点,就像为什么一个密码箱会引起一场战争?从这个点切入,你就可能写得比较深入。

4.进行探究
就是寻求问题的答案,通过研究问题和收集信息,来帮助我们得出结论。探究主要有两个层面:探究事实和探究观点。

【案例】
美国的哪个收入群体受到当前联邦税法最不公平的对待?对于这个具体问题,我们就需要考察税法的规定,这就是探究事实。同时,我们还需要请教税务专家,这个收入群体为什么会受到不公平的对待,怎么做才能改善这种情况。这就是探究有见识的观点了。

5.形成判断
判断就是考察证据、仔细推理、得出结论,这是思考的结果。要想得出科学的判断,就需要对已经获得的证据进行评价,哪些是合理的,哪些没什么用处,如果两个证据冲突了该怎么取舍等等。

6.说服他人
形成判断后,就可以有效地表达观点,让那些对这个议题没有立场的人,愿意同意你的看法;让那些不同意你的人,也可以重新考虑他们自己的观点。这样,就相当于把你批判性思考的收益扩大了。

进行批判性思考,可以把这六种策略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综合运用。

金句

1
2
3
4
1.“跟着感觉走”的经历并不靠谱。感觉总是无意识的,容易让人产生不明智的行为。
2.进行批判性思考的过程,其实就是不断地提出探索性的问题,检验各种观点和论据,最后做出决定的过程。
3.我们的感觉需要检验,而思考就是检验感觉最合理和最可靠的方法。
4.现实中,发生错误的组合有可能数不胜数,错误的组合对批判性思考形成的障碍,比任何一个单独错误都要大得多。

读书笔记

其实锻炼思维,客观地看待事物,用逻辑(推理)来判断对事物,是每个人人生必修课,早晚都要学习的一门技巧。

世界上有一个你永远都玩不腻的东西——你的大脑。一个人的经验值不可能覆盖你今后的人生所遇到的所有困难,所以逻辑是在你面对你不熟悉领域时,做出有效正确的判断的有力辅助工具。这就要求控制自己的大脑,根据事实来推理判断,而不是根据自己的情绪和成见。

一.context
1.who you are?
individuality must be the habit of developing your own personal responses to people, issues, and situations, rather than mindlessly endorsing the responses you have been conditioned to make. These guidelines will help you achieve individuality:

1). Tree your first reaction to any person, issue, or situation as tentative. No matter how appealing it may be, refuse to embrace it until after you have examined it.

2). Decide why you reacted as you did. Consider whether you borrowed the reaction from someone else – a parent or friend, perhaps, or a celebrity or fictional character on television. If possible, determine what specific experiences conditioned you to react this way.

3). Think of other reactions your might have had to the person, issue, or situation.

4). Ask yourself whether one of the other reactions is more appropriate than your first reaction. And when you answer, resist the influence of your conditioning.

2.what is critical thinking?

关于大脑:We now know, too, that each half of the brain has its own memories and its own train of thought. The left half deals mainly in words and is associated with analysis and logical thinking. The right half deals mainly in sensory images and is associated with intuition and creative thinking.

什么是“想明白”:When we think critically, we judge the accuracy of statements and the soundness of the reasoning that leads to conclusions. Critical thinking helps us interpret complex ideas, appraise the evidence offered in support of arguments, and distinguish between reasonableness and unreasonableness. Both problem solving and decision making depend on critical thinking, as does the meaningful discussion of controversial issues.

“想明白”的特点:One is that being able to support beliefs with reasons makes one a critical thinker.

“想明白”的要求critical thinking depends on mental discipline.

3.what is truth?

The truth about something is what is so about it, the facts about it in their exact arrangement and proportions.

借用《senven habits of highly effective people》的作者对principal的解释,principal是不会变的,以principal作为标准是永远不会错的,他就像一张你人生地图上的一个固定的点,假设你的地图是正确的,在实际的“按照地图”走向目的地的过程中,它就是大海中的灯塔一样的存在,问题是,你的确是知道地图上的灯塔在哪里(明明白白标着呢),但是现实中,这个灯塔的位置不是一成不变的,是随着你对世界看法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的。举个例子,比如说善良,你会随着年纪的增长而对其的具体表现有不同的看法,但是“善良”永远都是一个principal,是人类评判自己的不可改变的标准,而与你对他的看法无关。相对于truth,也是同样的道理,所以“事实无绝对”,社会各个领域对具体的真理的理解一直在变化,其实,变的不是真理,而是我们对真理的看法。

4.what does it mean to know?

拿一个单词的拼写(spelling)做例子。

如果你不知道怎么拼,那么是“不知道”。
如果你说是spelling,其实并不确定它是否真的正确,那么也算是“不知道”;
如果你说是speling,你说你确定这是对的,那么你还是“不知道”;
如果你说,是spelling,并且你心中确信它是对的,那么是真正的“知道”。
也就是说,真正的知道,要满足一下两点:

1)你的“知道”的确是正确的
2)你知道你的“知道”是正确的

生活中,我们的知识很可能是1)/2)而不是1)&2)。这其实不算是真正的知道。

5.how good are your opions?

砖家的观点比较可信,但也不一定正确。要仔细判断。

二.the problems
1.mine is better thinking “我的”总是更好的心理
2.resistance to change 不愿意改变
3.conformity 屈从权威,盲从大众的想法
4.face-saving 为了挽回面子而不得不坚持错误的立场
5.stereotyping 成见
6.oversimplification 将事物过分单纯化
7.hasty conclusion 轻率就下定论
8.unwarranted assumptions 无根据的设想
9.logical fallacies 逻辑谬论

三.a strategy
如何解决思考方式的问题:
1.knowing yourself 了解你自己
2.being observant 做一个生活中的观察者
3.clarifing issues 把自己要阐述的观点明确下来
4.conducting inquiry 做深入的调查和数据搜集
5.interpreting evidence 分析自己手头的资料,做出有效总结
6.analyzing viewpoints 根据资料总结,一条条列出自己的观点,做出详尽分析,去伪存真
7.forming judgements 形成自己对事情的判断

4.the issues

也就是文章中提到的所有案例和application里面的案例,要求通过讨论锻炼自己的criticle thinking。实践啦实践。

总结一下,思考的过程:

一.首先,避免一上来就先设定自己的立场:
1.mine is better thinking “我的”总是更好的心理
2.resistance to change 不愿意改变(基于1.的想法)
4.face-saving 为了挽回面子而不得不坚持错误的立场

二.其次,避免因为想要走“思维捷径”,而直接得出hasty conclusion:
3.conformity 屈从权威,盲从大众的想法
5.stereotyping 成见
6.oversimplification 将事物过分单纯化
8.unwarranted assumptions 无根据的设想
9.logical fallacies 逻辑谬论
7.hasty conclusion 轻率就下定论

三.应该先收集资料和数据,对其进行分析,再得到自己的结论,其中涉及到:
1.knowing yourself 了解你自己
2.being observant 做一个生活中的观察者
3.clarifing issues 把自己要阐述的观点明确下来
4.conducting inquiry 做深入的调查和数据搜集
5.interpreting evidence 分析自己手头的资料,做出有效总结
6.analyzing viewpoints 根据资料总结,一条条列出自己的观点,做出详尽分析,去伪存真
7.forming judgements 形成自己对事情的判断


用更简洁的话语总结一下,遇到一个事情,要发表自己的“判断”:
1.保持客观立场,不对这个事件做出任何判断(不管是大众普遍认为的/权威说的/自己过去思考过并对其作出结论了的)
2.搜集资料(基于事实的数据,理论,观察/倾听/试图了解发表这个观点的主体想要表达的含义和潜在目的)
3.对资料进行分析,通过逻辑去推理和判断真伪,罗列出123的观点
4.检验自己的观点,在心中用言语复述出来,若有说不清楚的地方,找出原因,着手解决。
5.搞清楚了,综合自己的观点,便可以获得自己的判断——对这个事件客观真实的判断。

《超越情感》书名取得很成功

以前思考形如草莽,混乱而没有边际,现在开始有意识地锻炼自己。虽然还没有什么成效,但是能感到一些成长。读书的点滴积累,写在这里。

先分享两个自己的近期感触。

第一个。修炼独门的思考框架很重要。
有天去了个欧洲的咨询公司面试,常规题,5V5,讨论case。当时的状态是,大家水平很接近,每个人都肯定至少能说出一句话,但是都碰触到了相同的瓶颈,我们无法向面试官证明我们的A说法是正确的,无法证明B说法是错误的,也无法把各种我们讨论得出的零散的结论用有条理的方式串联起来。
那个时候,深切的感受是:从理解到分析到表达的过程肯定是存在一个框架的。
这种感受之前其实也体会到过,可是从来没有真正地去构建自己的框架。认识到了问题不去改进,代价永远会在一个不知道的角落被偿还。所以说,出来混,迟早要还的。

第二个。修炼独门的思考框架是迭代的过程,也是螺旋上升的过程。
有时候,知道一件事儿重要也不愿意去做,不仅仅是因为懒,往往还因为看不到终点。前路漫漫,就那么埋头走下去,实在缺乏动力啊。所以合理推测一下,在帝都跑马拉松的心理难度将大于在厦门,因为雾茫茫一片谁知道要跑到哪里去啊,顿时就不想跑了。
不妨这么想,建立个性化的思考框架是个很重要的事情,是个需要时间的过程,需要碰到一件事儿,自己诞生一个想法,然后呢,用后续事实的发展来验证和调整之前的想法,增长一些经验值。后来又碰到一件事儿,同样地有一些想法和预测,在积累的经验值之上做判断,用事实来反馈。反复几次,就成了一种固定的轨迹。算算,这过程至少需要一年吧,看来2012有事儿干了。就像秋叶说的那样:思考出一个框架,“目标–策略–行动–能力–验证”。

现在写下本书的读书笔记。

本文的标题非常到位,beyond feelings(超越情感)。什么东西超越了情感?有什么好超越的?

其实我认为本书在告诉人们如何更好地去思考。更好的思考,依赖于人能在多大程度上自觉地戒除人类天生的弱点,而感性理性纠结不清就是人类天生的弱点。

第一个要点。什么叫做思考呢?

首先,思考得有个对象吧。看到一个苹果想到万有引力,苹果就是对象;回忆夏天海边的海藻味儿,海藻味儿就是对象;想起一个故事带来的教训,教训就是对象;阅读了短信之后,信息就是对象。对象可以无形,可以有形。可以是个东西,可以不分东西。

其次,在有了对象之后,思考是我们的大脑对这个对象做出的各种运动,是人类的大脑理解和探测世界的过程。

第二个要点。你不知道你的知道

而人很多时候是不靠谱的,不知不觉地不靠谱。所以,思考过程中就会出现一些缺陷。比如看下面的这个例子,非常有意思。

Sally询问Nacy如何拼写embarrass这个单词。
Nacy说她不知道,只记得要么有两个r要么有两个s。
Marie说她知道,e-m-b-a-s-s。
结论:说自己不知道的其实比说自己知道的更接近真相。

什么叫做知道?知道可能只是一种感觉。

有时候我们有一种“我们懂了”的感觉,但事实是我们不懂。有时候我们的感觉是我们不懂,但是事实是我们懂,或者至少懂一些。

当客观事实走向人的大脑,感觉可能会引起它失真。这失真将造成很多问题。可能我眼中的意象并不完全是真实的物体,所以有了四人摸象的故事,有了光的波粒二象性的故事;可能我眼中的他在说谎,可是事实是他只是累了;可能我觉得我了解了全局,可是事实是我只是触摸了冰山一角。

由此总结第二个要点,我们感觉自己懂了可能并没有懂,我们感觉自己没懂可能却懂了。我们对于自我的思考质量的评估可能是不准确的。悲剧从这里开始发芽了。

第三个要点。正版的思考(thinking)有一些山寨版的兄弟。

既然上面说了人的判断可能并不准确,那么如何评价思考的正确性。我们可以先不着急观察思考它本尊,先看看一下思考的山寨兄弟。

山寨兄老大: assuming,假设。(Assuming is taking something for granted )
山寨兄老二: guessing,蒙。(Guessing is offering a judgment on a hunch or taking a chance on an answer without any confidence that it is correct)
山寨兄老三: speculating,有技术含量地蒙。(Speculating is making an “educated” guess)

仔细看看,区分正版和山寨的关键在于,思考有事实作支撑,有实证作支撑。

人作为人,有血有肉有感情,因此人没法做到机器那样的精准。到底理性中混杂的感性是好事是坏事,其实是个成也萧何败萧何的问题。我们能做的,就是在知道自己随时可能被山寨版的思考附体的情况下,尽量地做得科学一些。

第四个要点。思考的弯路。

如果自己出现以下状况,就可以认为是被山寨版的思考附体了。
1我的才是更好的(Mine Is Better)
2抗拒改变(Resistance to Change)
3从众(Conformity)
4为保全面子绝不丢脸(Face-saving)
5模式化地对待具体事务(Stereotyping)
6过分地简单化(Oversimplifying)
7草率地下结论(Hasty Generation)
8 未经验证的假设(Unwarranted Assumptions)
未经验证的假设具体可以是哪些呢?书中列出了如下清单。维基百科上的这份更加全面一些。(http://en.wikipedia.org/wiki/Fallacy)
Illogical Conclusion
Either-or Thinking
Attacking The Person
Shifting The Burden Of Proof
False Cause
Straw Man
Irrational Appeals
Irrational Appeals - Appeal to emotion
Irrational Appeals - Appeal to Tradition or Faith
Irrational Appeals - Appeal to Moderation
Irrational Appeals - Appeal to Authority
Irrational Appeals - Appeal to Common Sense

第五个要点。思考的正路。
第四个要点从反面谈思考的弯路,现在从正面谈思考的正路。

1认识自己(Knowing Yurself)
2学会观察(Becoming Oservant)

3澄清话题(Clarifying Issues)
3.1. 如果不懂当前的话题是什么,就先列举出和它们相关的子话题。
List as many specific subheadings as you can that are included under thebroad, general issue you have chosen. In the case of an important controversial issue, your list may include more than a dozen subheadings,
each of which is a minor issue in itself and therefore a challenge to your critical thinking.
3.2. 进一步在当前的所有子话题中筛选出相关的子话题。
Decide exactly which specific issue (subheading) you are concerned with. Seldom will you be able to treat all specific issues adequately. The one or ones you choose should not only meet your interest but also fit the
occasion and purpose of your analysis and the amount of time and space you have available.
3.3. 根据子话题提出疑问。
Express the specific issue (subheading) you are concerned with in one or more clear, carefully focused questions.
4 进行调查(Conducting Inquiry)
5 分析观点(Analyzing Viewpoints)
6 做出判断(Forming Judgements)

第六个要点。榜样
合格的批判性思考着具有这样的特点:
1 能够提出合理的问题Skill in asking appropriate questions.
2 思维活动中的自控Control of their mental activities.
3 诚实面对自己的未知Are honest with themselves, acknowledging what they don’t know, recognizing their limitations, and being watchful of their own errors.
4 视问题和争议为乐趣Regard problems and controversial issues as exciting challenges
5 积极寻求理解消除混淆Strive for understanding, keep curiosity alive, remain patient with complexity and ready to invest time to overcome confusion.
6 抛弃偏见Set aside personal preferences and base judgments on evidence, deferring judgment whenever evidence is insufficient. They revise judgments when new evidence reveal error.
7 对异己观点感兴趣Are interested in other people’s ideas, so are willing to read and listen attentively, even when they tend to disagree with the other person.
8 抛弃偏激观点Recognize that extreme views (whether conservative or liberal) are seldom correct, so they avoid them, practice fairmindedness, and seek a balanced view.
9 自制温和Practice restraint, controlling their feelings rather than being controlled by them, and thinking before acting.

延伸阅读
1 IDEA社区:http://www.idebate.org/index.php
2 Asking the Right Questions: http://book.douban.com/subject/1829747/
3 Fallacy: http://en.wikipedia.org/wiki/Fallacy

批判性思维就是要时刻保持警惕怀疑

《超越感觉–批判性思维指南》

作者:文森特·鲁吉罗

简评:人们对事物的认知往往停留在感性的阶段,但是这种认知经常是不正确的。本书教给人们如何进行批判性思考。主要内容是介绍批判性思考,常见思考的错误,批判性思考的策略。

相关推荐:《学会提问–批判思考指南》《简明逻辑学导论》《系统化思维导论》

1、你的观点易受什么影响?时间地点、大众文化、心理学、操纵的学问。

2、什么是批判性思考?其本质是评价。用以检验观点及论据,并判断其正误的过程。

3、批判思考的步骤:调查(找证据)、解释(判断证据的意义)、判断(得出结论)

4、什么是真理?真理是本来就存在的,不因时间而改变的,人类对思想的最终体验。由于不完善的感知,不完整的记忆和有缺陷的信息,人们对真理往往持“所见即所信”的态度。

5、为什么认知存在困难?未解决的元问题抵制当下的问题。知识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被人们遗忘或拒绝。

6、怎样形成正确的观点?了解观点如何形成。抵制把你的观点当作事实的诱惑。监控你的思想,防止非批判性默认

7、怎么判断证据的充分性。
①当一个证据允许做出正确性的判断时,认为是充分的。
②如果达不到确定性,而对议题的某个观点已经显示出极大的可能性,认为是充分的。
③在所有其他情况下,必须认为证据是不充分的。

8、什么是论证?支持某个观点的推理过程或思路。

9、评价论证的基本原则。
①前提要么真,要么假
②衔接前提与结论的推理要么有效要么无效。
③正确的前提加上有效的推理等于合理的论证
④不正确的前提OR无效的推理都认为是不合理的论证

10、论证的困难。
①论证的篇幅较长(总结时已偏离)
②前提或结论无法确定
③一个论证包含多个前提
④同一主题的两个相互独立的论证都不合理(寻找其他论证)
⑤存在有隐蔽的前提

易犯的错误

11、“我的更好”:自我为中心、自我群体为中心、

12、立场错误:无根据的假定,要么/要么观念(假两难定理)、盲目追从,绝对主义(真理往往不确定),相对主义(对确定真理的含糊),支持或反对变化的偏见

13、程序错误:有偏见的证据考量、双重标准(对两种思想存在苛刻和宽松的标准)、草率的结论、过度概括、刻板成见、过度简单化、事后归因谬误(对两件先后发生的事强加因果)

14、表达错误:转移议题、自相矛盾、循环论证、无意义的陈述、误用权威、错误类比、非理性诉求

15反应错误(迎合批评者的说法):自动拒绝、转换话题、转移举证责任(让对方来提供证据)、“稻草人”(强加给对方观点)、攻击批评者(对人不对事)

16、几种错误的不同组合

策略

17、如何形成判断?
①评价证据
②评价信息来源的论证
③做出重要区分

18、如何表达判断?
①力求一个平衡观点
②处理论证合理的可能性
③主语适当的具体
④谓语准确
⑤包括所有适当的限定语
⑥避免夸大其词

19、说服他人的指导原则.
①尊重你的受众
②从你与读者的共同立场开始
③采取积极的态度
④尽可能让人理解你的论证
⑤承认对方的有道理的地方
⑥理解读者的观点
⑦不忽视任何相关事实
⑧不要用论证压倒读者(防止绝对主义错误)
⑨集中最可能说服读者的论证(避免证据过多)
10绝不使用不合理的论证
11为你的观点得到认同而留时间。

如何作出正确决策 Sources of Power: How People Make Decisions

关于作者
加里·克莱因,美国著名认知心理学家,是自然决策方法的发明者之一。他是美国政府和企业敬佩的决策导师,麦肯锡公司和美国心理学会赞誉他为“决策思考思想学派大师”。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丹尼尔·卡尼曼,曾评价克莱因是“恰当运用应用心理学的绝妙人物,也是一个一流的观察家”。

关于本书
本书基于一种非常客观且全面的观察,即人们在现实约束、时间压力、高风险、个人责任、条件转移等情况下,直击决策真相,揭秘是什么在影响人们作决定,从而指导你如何快速作出决策,并稳妥地采取行动。

核心内容
一、决策时不进行理性分析,并不代表分析没有智慧;
二、直觉判断未必是一种天生的能力,而是可以被训练出来的;
三、作决策不是比较的过程,而是模拟演练的结果。

一、决策时不进行理性分析,并不代表分析没有智慧

  1. 理性决策
    理性分析判断的思维模式是先明确目标是什么,然后思考这个目标可能有哪些解决方案,比较每个方案优点是什么、缺点是什么,最后从不同的方案当中选择一个优势最明显、劣势最少的方案进行执行。

  2. 真实情况下,人们并不总是用理性来作决策
    人们在现实约束、时间压力、高风险、个人责任、条件转移等情况下,往往无法采用理性分析判断的思维模式,而是凭借着直觉作决定。也就是说,直觉是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员在真实情况下作决策的一个重要方式。

【案例】面对火灾灾情的变化,消防员如何快速作出决策。

二、直觉判断未必是一种天生的能力,而是可以被训练出来的

  1. 有些直觉判断为什么是正确的?

直觉,是可以通过大量过往的经验训练形成的很多对细节的预判。如果现实情况和预判不一致,人就会产生一种有哪里不对劲的直觉,它会帮助人们作出正确决策。

【案例】消防中尉的“第六感”救了消防兵们的命。

  1. 反常识的结论:直觉是可以被训练出来的能力

直觉并不像大多数人想象的那样,是一种天生的不可言说的感觉,相反,直觉是一个可以不断被训练的结果。

【案例】有经验的护士凭直觉判断婴儿是否生了病。

三、作决策不是比较的过程,而是模拟演练的结果

  1. 人类决策的满意模型
    (1)在现实环境中,人们作决策不是选择最好的方案,而是选择满意的、可接受的方案。这个理论是由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另一位得主赫伯特·西蒙提出来的。
    (2)选择最优的决策方式需要耗费很长的时间,而选择满意的决策方式能让效率高得多。

  2. RPD 决策模型

(1)作决策并不是去一一比较各种方案之间的优劣,而是去看令自己满意的方案在经过心理模拟之后是否可行。这种通过直觉产生解决方案,再利用心理模拟来验证是否可行的方式,被作者称为 RPD 决策模型,也叫识别启动决策模型,是人在真实环境下作决策的一个非常主要的方式。
【案例】高速公路上的车祸救援方案,是救援指挥官心理模拟后的结果。

(2)反常识的结论:大多数情况下,专家会凭直觉作决策,新手则做不到。经验越丰富、识别能力越强、应对不同情况越多的专家,越能高效正确地作出决策判断。

【案例】国际象棋大师大多数情况下是依赖直觉来下棋。

  1. 解决问题的力量之源
    理性决策只是众多决策方式中的一种,在时间紧、压力大、变化复杂的自然状态下,人们往往依赖经验直觉来作出决策。
    (1)分析式的力量之源:比如逻辑演绎和数据分析等能力。
    (2)非分析式的力量之源:比如直觉、心理模拟、经验迁移的能力、发现问题的洞察力、团队之间密切合作的能力、理解别人意图的能力等不用理性分析去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新手如何成为专家
    与其教新手方法和流程,不如让他在更多情境下进行经验训练,有助于提升直觉判断能力和心理模拟能力,从而提高决策质量。

金句

  1. 决策时不进行理性分析,并不代表分析没有智慧。
  2. 理性决策只是众多决策方式中的一种,在时间紧、压力大、变化复杂的自然状态下,人们往往依赖经验直觉作决策。
  3. 直觉判断未必是一种天生的能力,而是可以被训练出来的。
  4. 我们作决策的时候,并不是去一一比较各种方案之间的优劣,而是去看令自己满意的方案在经过心理模拟之后是否可行。
  5. 大多数情况下,是专家而不是新手在凭直觉作决策。

创业成功的核心思维模型

无人机公司大疆创新董事长李泽湘,同时也是香港科技大学电子与计算机工程学系教授,他在混沌大学授课时分享了创业成功的核心思维模型:工程意识。他认为,工程意识是一种综合能力,与个人成长密切相关,工程意识可以通过大量的动手训练、设计思维的训练、理论课程的训练培养出来。

李泽湘在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年考入了中南矿业学院,入学后就去美国留学,他曾在卡耐基·梅隆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麻省理工大学(MIT)求学过,这些教育经历奠定了他的工程意识理论基础。

去卡耐基·梅隆大学之前,李泽湘认为好成绩主要靠理论课程,后来有位老师让学生们在一个十字路口待三个小时,然后写报告,这样的课程成为李泽湘的弱势,这种学习就是设计思维——通过观察和思考去发现问题的思维训练。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李泽湘意识到动手能力是工程意识的一个关键能力,他当时的室友学习成绩很差但是动手能力非常强,仪器不工作了这位室友踢一脚就好了,李泽湘后来才知道这叫工程意识,“因为你得知道踢哪里、踢多重才能把你的设备踢好”。他还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学到了批判性思维,学校里有很多大家互相辩论的讨论班,能够一个小时不被轰下去,就是非常了不起的事情,批判性思维也是硅谷文化中一个精神,李泽湘学会了如何不去炒别人的冷饭,从别人的论文里找问题。

机器人公司波士顿动力创始人马克·拉博特,曾是MIT的教授,这家公司曾在二十多年里都没有卖出过一台设备,李泽湘问拉博特是否后悔,拉博特说:“对于一个工程师来说,只有经历了工程的全过程,从提出概念,做出工程原型,找到应用场景,最终变成了一个产品,才能说真正懂了这项技术。

设计思维、动手能力、以及工程的全过程构成了李泽湘对工程意识的理解,在他看来,工程意识的培养比考试成绩更重要,因为它不仅指思维能力,而是包含了自学能力、研究能力、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等在内的综合能力,需要在生活和学习中不断实践并运用才能得到精髓。

为什么开车的人脾气大

武志红

最近网上爆出成都女司机被打、昆明司机追出数里碾死老人两起案件。

开车脾气大。这是为什么?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常常会观察到类似的怪现象。一个平时非常讲理的人,从不乱发脾气,但不知为什么,一开车,就像变了一个人,脾气特别急,对委屈的忍受能力大幅度下降。如果遇上特别“面”或者不守规矩的司机,就会忍不住数落两句,即便被数落的司机根本就没妨碍到他。这些人可以忍受在家里被太太臭骂,在公司被上司呵斥,但却无法忍受开车时遇到的“委屈”,一有什么不满,就会产生立即报复回去的强烈冲动。

这种现象,在全世界无时无刻不在发生,只怕每个都市人都见识过。这种坏脾气,被美国学者称为“roadrage”,即“马路愤怒”。

匿名性是促发马路暴力的重要因素。如果开车人觉得自己的身份不会被暴露,那么他的脾气会尤其大,也更容易产生攻击性驾驶行为。

在现实生活中,无证“黑车”、不受监管的车更易出事,就是基于此。从心理学角度看,姓名不仅是一个受社会系统监管的对象,也是受内心中的规则监管的对象,如果一个人觉得自己的姓名不会被人知道,他的冲动行为就会明显增加。

但是这个解释很难回答一个问题:为什么同样一个人,开车的时候,和不开车的时候,在脾气上有那么大差异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需要认真思考一个平凡的问题:汽车是什么?

一则汽车广告以极具诱惑力的文字描绘说:“男人,挑选出自己的梦中情人,女人,选择你所想嫁的如意‘狼’君,极度诱惑的激情之旅从这一刻开始!感受梦中情人的媚惑!接受‘坏男孩’的宠爱!”

还有一则评论非常能够代表车迷的心情:“汽车这个新生事物对于大多数第一次拥有她的人来说,的确是一个既代表身份又代表品位的东西,就像懵懂时期第一次看到一位让自己怦然心动的异性——一种初恋的感觉,必须心跳、必须完美。”

一辆车,就是一个完美的梦中情人。

它会彻底听命于你,让你控制,让你指挥。如果你的车技足够好,它会带给你不亚于性爱的快乐。更关键的是,这个梦中情人从不违抗你的意志。它会让你自如地指挥,并且会带你走向你一个人所不能完成的任务——譬如时速200公里,譬如一天狂飙1000公里,譬如……总之,它会令你迷醉于车人合一的完美感觉。

但是,这种完美合一感经常会受到挑战。譬如堵车,譬如另外一辆车、一个人或者其他什么挡住了你。这种挑战破坏了我们的车人合一感,那一刹那间,我们会像一个小孩子一样感到愤怒。我当然没有问题,我的梦中情人当然没有问题,全是别人搞的鬼!这种愤怒,以及这种愤怒后的向外寻找原因,是让一个开车人产生攻击倾向的潜意识心理动因。

美国女心理学家帕萃斯•埃文斯认为,他人的“破坏”,提醒了驾驶者,他只不过是个开车的,世界并没有按照他设想的节奏运转,从而破坏了攻击者的车人合一的幻觉。

其实每个人都在追求自己的虚幻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一切都按照我们所设想的运行,自己的意志不会受到挑战,一切完美无缺。我们之所以执着梦中情人的形象,正是因为这种期望。

实际上,梦中情人只不过是自恋的我们的幻想,因为这种幻想,我们在初恋时很难学会接受情人的真实面目,而是拼命将自己的幻想强加给情人。但是,事实会教训我们,我们的初恋绝大多数会失败,我们的梦中情人形象最终不免会破灭,我们最终学会把以后的情人当作一个真实的人来看待,按照他们的本来面目接受他们。

汽车这种强大的成人玩具给了一个维护我们幻想世界的机会。它是如此强大,而且又完全听命于你,这样我们就会产生幻觉,觉得世界真的是以自己为中心,世界真的是按照自己的设想来运转的。

不幸的是,即便是这个幻想也会受到挑战。任何一个小小的意外,都会打破我们的这个幻觉,而那个意外的制造者,理所当然会被我们愤恨。并且,既然世界是以自己为中心,那当然我们自己没有责任了,一切都是别人的错误。因为这种心理,一个平时就算再喜欢反省的人,也会在开车时变得喜欢从别人身上找责任。

因为车是如此好控制,我们很难不陷进去。

本文由罗友陈亚推荐整理。

罗胖日:
所谓长大,是把自己和外物连起来的过程。
所谓修行,是把自己和外物剥离开的过程。
所以,好的人生过程,没准恰恰是——
“狗熊掰棒子”。
一边连接,获得力量。
一边断开,摆脱妄想。

新认知丨商业逻辑与人生决策

这条音频给你说说,如何用商业逻辑做人生决策。

我们在工作生活里,都会面临很多问题,不知道怎么做决定。比如找工作时该选择什么行业,在一家公司里该选择什么岗位,甚至同时喜欢画画和音乐,该在哪方面投入更多时间和精力。面对这些问题,怎么做出理性的判断呢?前不久,“得到”订阅专栏《5分钟商学院》的作者刘润在“得到”App上做了一场直播,提出了一个观点,要用商业逻辑来做判断。我来给你转述一下直播的精华内容。

先来举个例子:如果你的朋友在画画和音乐两个方面都很有天赋,都学得很好,但是现在必须要选择一个方面深入发展,你会给出什么建议。

刘润说,用商业逻辑来思考的话,要明确一个概念,边际时间成本。比如说,一个专栏的内容生产出来后,不管有多少人订阅,作者都不需要再投入更多时间,这时候的边际时间成本就是0。但是如果你去理发,理发师在给你理发的一个小时里,就不能给别人理发,这里面的边际时间成本就不是0,甚至可能还会很高。

理解了这个概念之后,再来看画画和音乐。这两件事最大的区别,就是边际交付时间。画完一幅画,只能交付给一个人,没法交付给别人,这幅画里就凝聚了边际交付时间,相当于服务业。但是音乐呢,不管是录一张CD还是唱一首歌,可以有很多人同时听、反复听,边际时间成本就是0,这就是一个产品。

而且,画画和音乐形成的市场也不一样。画画是分散市场,你画得好,一平方尺可以卖2000元,画得再好可以卖5000元,总会获得相应的成功。但是音乐是头部市场,只有少部分人能超级成功,大部分人都只能把音乐变成一个爱好,而不是一个产品。所以,你在选择的时候,就需要想一想,你是愿意获得相应的成功,还是要么获得巨大的成功,要么成功不了。

说完选择爱好,再来说说职业选择。比如你现在有三个offer,一个是刚刚兴起的人工智能公司,一个是腾讯、阿里这种级别的互联网巨头公司,还有一个是传统机构,很稳定。你选哪一个?

用商业逻辑来思考的话,要明白行业规律。任何一个行业的发展都会经历三个阶段,就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廉,详细来说说。

第一个阶段,人无我有,就是把你们都想象不出来的东西给做出来。越是创造型企业,越有这种能力。第二个阶段,人有我优,就是大家在这个行业都做得很不错的时候,就要想着怎么做得更好。第三个阶段,人优我廉。当市场上大家都做到极致的时候,就必须要把东西做便宜。

明白了行业规律,你就可以去分析拿到的offer。人工智能公司更像人无我有阶段,随着时间的发展,可能会越做越好,你可能会获得越来越大的收益。传统机构虽然稳定,但是已经进入了人优我廉阶段,快要走下坡路了。要是这个机构不行了,再高的工资都会发生重大的变化。

说完选择行业,我们再来说说,在一个公司里如何选择岗位呢?刘润建议,要思考那家公司最核心的价值是什么,根据它的核心部门做选择。核心部门是最重要的创造价值的部门,也是一个公司里最有发展的部门。举个例子:宝洁公司的核心部门是营销,它的强项是用营销手段影响消费者的认知。微软最核心的是工程师部门。你可以根据自己的核心能力,知道自己在哪一家企业更能获得长远发展,比如,如果你是一个IT工程师,选择微软就比选择宝洁对你未来的发展更有帮助。

说完了用商业逻辑做选择,我们再来说说,怎样让自己更有价值。刘润介绍了三种杠杆。

第一个杠杆是专业,也就是提高专业性,这样你的单价就可以比别人高。有人觉得,公司付我多少钱,我就干多少活。这个想法是错误的。你应该把公司付你的钱当成额外的赠送,而你真正获得的价值,是专业性的提升。

第二个杠杆是团队,也就是借助别人的时间。无论你多么专业,一个人创造价值的时间是有限的,当你拥有管理能力的时候,创造的价值才会放大。管10个人,杠杆就乘以10;管100个人,杠杆就乘以100.

第三个杠杆是资金和人脉。在前两个阶段,你积累了对商业和人的洞察,这些加上你积累的人脉,把钱投在合适的项目、合适的人上面,才有机会让钱来生钱。

以上就是《5分钟商学院》作者刘润最近直播的部分精华内容,供你参考。

本文源自:刘润2017年3月在“得到”App的直播

欢迎关注我的其它发布渠道